top of page

《紀福勝書法作品集-跋》 王中寅

作品集_封面.jpg
 

應允紀兄福勝先生,爲他即將付梓的書法作品集寫點什麼。因為想說的話太多,又怕説得太外行,所以不免有些萬語千言在心頭的感慨。我所知道的紀福勝,是有一些底氣的。其人其書,曾經招惹過不少的風波,大多是毀譽其人的不知道其書,褒貶其書的不了解其人。還原一 個書家紀福勝,應該是我的一種責任。

紀福勝少年喪父,家境清寒,學書至今四十餘載,幾近痴迷。因爲習得一手好字,中師畢業後執教於大冶一中,此後二十年,紀福勝輾轉政府機關部門,先後就職於市人事局、市政府辦公室和市計生委。時 當壯年可爲之秋,宦海沉浮不料,人生出現戲劇性逕轉。此間的紀福 勝,似乎再沒有人把他與書法相聯繫了。

窮途異徑,末路生華。

一九九六年至今,歷時十二年四千多個日日夜夜,紀福勝遍遊古今書海,習書歷代經典,用楷、行、隸、草寫就各類書法作品數千件,參展或被收藏作品不計其數。隨著其書影響的不斷擴大,登門求索者也 絡繹不絶。在鄂東南一帶,其作品或存置於政界名流的書案,或懸掛於社會賢達的客舍,不少企業老闆以得到他書寫的銘文爲幸,許多祖堂廟宇留下過他的書法真跡。還有無數的文人書友,你來我往,皆假書代言。每每隨機創意,偶有書界熱傳。

書法是極富痴心的藝術。沒有自找苦吃的心性品格,缺乏跟自己過不去的個性特質,是搞不成書法這門苦藝的。點滴人生,苦辛相隨,書法之苦之樂,沒有因果之分,也沒有成敗之別,苦中求樂全在於過程。十餘年來,紀福勝在深諳學書真諦,抱懷畢生奉獻畫藝的情志激勵下,授徒三千,衣鉢真傳,獲得豐碩的成果和廣泛的杜會認園。在書法教育領域,潛力巨大的求學市場受到所謂正規教育的嚴重擠壓,書法沒有成爲在校學生的必修課,書法教育被日益邊緣化,實在是一個莫的遺憾。

能夠成功地教出三千學子的民間書法老師,我不知道是否應該得到更多的首肯。紀福勝似乎沒有這種奢求,他在繼續廣招門徒,有教無類,小到學前兒童,大到在校大學生,甚至連現職幹部和老年朋友也頻頻投師於門下。孔老夫子畢其一生授徒三千,成者七十有二,本該不能與其相提並論的紀福勝卻在十餘年間教出學子三千有餘,通過國家考級認可的學生已超過數百人。師從紀福勝的許多學子不少步入社會成爲各行各業的中堅,有的留學國外,至今仍感恩學書之益。

很早就有過出版《紀福勝書法作品集》的建言,也正是在眾多行家長者和朋友的一致鼓勵下,《紀福勝書法作品集》才得以問世。

這是一瓣遲開的花朵;
這是一道遲放的彩虹; 
這是一個遲到的春天。

《紀福勝書法作品集》共收錄他略二十年間約百幅作品。無須諱言,要在散落各處的數千件作品中篩選出百幅作品加以結集出版,難度可想而知,其中免不了遺漏一些可能屬真正的上乘佳作,但就整體而言,問世在即的作品集能夠反映出紀福勝四十年學書奮鬥的追求,能夠透視出紀福勝潛硏書藝和執教書法的成長過程,也大體上能夠代表紀福勝整個書法作品的藝術成就。這些作品有的是他耗費數月心血寫成的百米長卷,有的是他長熬數十小時成就的古代經典,有的是他瞬息揮就的靈感之作。紀福勝尤對經典醋愛有加,僅《孫子兵法》和《道德經》,他就曾用中小楷書、行楷潛心研習過不下數十次。在當下時時有作惡招引、處處是苟活誘惑的今日,能一口氣讀完《道德經》者都不多見,能一字不漏地背下並寫出《道德經》的究竟能有幾人?習書達文方得意,曲意成書總失真。中國書法持久的生命力,想必都是書家與原創之間有著某種神奇的意才達致旳結果。

關於紀兄福勝先生的書法作品的見仁見智,前面序言中已有全國中青年著名書法家紀光明先生做了一個學術上的權威鑾定。我還是通過作品回到書法上來,重新把握一下紀福勝的書法人生對我們的啓示吧。

説到書法,我與紀兄褔勝先生有過太多的探討。受他研修書法不泥古、虛懷學藝不盲從的影書,我也通讀過不少書法典籍。一部中國藝術史告訴我們,書法在中國是最古老、最原始的藝術,可以肯定,它也是一門終極藝術;是最直觀的藝術,也是最實用的藝術。是原始藝術與終極藝術的神秘契合,是直觀藝術與實用藝術的完美統一。迄今還沒有哪門藝術能像書法那樣與華夏文明起源緊緊地連在一起。漢字認寫的過程是美學接受的過程,東西方美學所涉及的基礎要素在漢字的認寫過程中都得到綜合的文化表達。作爲世界上僅存的表意和表音相結合的文字體系,漢語言不僅能夠以其最少的文字敘述最豐富的思想,而且漢字書法以富含美學元素區別世界上任何一種民族語言及其符號系統,在文化傳承上卓有成效地改變和影響著漢民族的審美習慣,並不斷地縱深開發著漢民族的美學潛能。中國漢字書法正在和必將以其獨特魅力征服整個世界。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認識,紀福勝出版了自己的書法作品,目的是純粹的,那就是要讓更多的人熱愛書法,讓書法的美凈化更多人的心靈。科學和藝術是人類文明的價值主軸。紀福勝的書法人生,是抱懐著感恩、不斷地追求和創造美的人生。寫就此文,恰逢中國傳統寒食節,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兩千多年前的介之推。在終其所能地輔佐晉文公之後,介之推攜母歸隱山林,以死表明不求回報, 他的殉道是一個民族永恆的記憶和不可顛覆的楷模。屈指今又寒食節,感恩思孝又清明。寒食清明作爲中國版的感恩節,雖然缺少西方感恩節所寄寓的終級關懐和和普適價值,但它所演繹出來的人文理想,所凸顯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忠誠和感恩是不言而喻的。書法之所以能哆成就最原始的美學傳奇和無以復制的美學神話,得益於創造者的感恩和忠誠 。忠誠無價、至貴不二。獻身藝術的人無不把對美的創造看成自己的責任。我們有理由相信,入知天命之年的紀福勝必定會把自己所追求的書法之美,升華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期待著紀福勝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王中寅 

於戊子年寒食節
书.jpg

   地址:中國湖北省大冶市    聯繫人:紀福勝老師    微信:梦羲書院   網站:​mengxishuyuan.com

bottom of page